見著文友寶兒定期寫寫讀書札記,想想自已讀過的書也不少。最近,文思枯竭,既然寫不出所以然,就代表讀書太少,所以就來看看書,消化蘊釀一下,來寫寫讀書心得吧。 另一篇,蔣勳的<石頭>是令人感到很有趣的一篇: 洪荒形成的時候,最早找到形狀的大概是石頭罷。石頭是一種液體,它飛濺、流蕩、迂迴;到處是石頭的河流,圍繞著蒸騰鬱熱的火焰,緩緩地流著、流著.... 這一本另外有幾篇都是我比較喜愛的,例如: 這本書購於95.06.12中壢金石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書頁中的縫線,已被我翻得四分五裂,裝訂可能還要再加強一點。
每一階段,都會有心裡屬意閱讀的書,我一向讀散文,較少讀小說,或許是因為工作帶來的沈重感,對於閱讀長篇小說時所需要的專注力,實在是無法持續;而利用家庭生活的剩餘時間,可以斷續的閱讀,而無所謂文字之間的情感連續,幾千字的散文,很快就可以作個結束,又接著讀下一篇,長久下來,閱讀的速度及累積量,出乎我意料之外,讓我把閱讀散文這件事,視為充實心靈生活的來源。
就這樣,上個星期與好友相約,把中壢的書店都好好逛了一次,看到幾本履彊的詩及林文義的散文,彷彿像發現珍寶,愛不釋手,這種在書堆中探索的樂趣,非外人所能體會。無奈荷包空空,錢與卡都在家裡休息,只得暫時打消念頭。
就像女人買衣服,往往手裡抓著一件,眼裡又看中另外一件,履彊的詩及林文義的散文沒買到,反而手中多了一本洪範出版社<現代散文選>,這本書是這個星期逛書店的唯一收穫,綜觀各家出版社散文選,也許是因為比較厚的緣故,可以打發不少軍中無聊枯燥的時間,再加上再生紙頁給手指柔和的觸感吧,諸多散文選,我較鍾愛這一本。編者顏崑陽與楊牧分別作前言和後記,把現代散文分為七大類,分別為:小品、記述、寓言、抒情、議論、說理、雜文,而每一大類分別以各年代出生作家為代表,起於1942年董橋,終至1971張蕙菁。
陳列在<無怨>寫出那個年代,在政治冤獄中內心經歷的孤寂與荒涼,有段文字是這麼說的:
剛來的時候是冬天,散步場四周水泥牆上的藤蔓只空留著皺瘦蕪雜的枝條,灰底黑紋,那股蒼涼已不只是版畫般的典麗而已了...
*廖玉蕙<當火車走過>文字中帶有生活幽默,娓娓道來,感受真切敏銳
*阿盛<廁所的故事><六月田水>老師的作品,一定要推薦,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品
*林文義<瑞平海邊>筆下寫出靠海小鎮的樸實無華,感情濃厚
*廖鴻基<丁挽>擅長寫討海人生活的作者,筆觸真切
*莊裕安<魔術師的藥包>用童話人物的比擬,寫出兒時記憶中的人物,非常有趣
*劉克襄<磯鷸>筆下生動描繪出鳥的生態及作者對鳥類的情感,我算過文中出現近卅種鳥類名稱。
推薦閱讀履彊<少年軍人的戀情>和林文義<幸福在他方>
- Jul 05 Wed 2006 10:41
〔閱讀〕現代散文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