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從南部旅行回來,在回程的路上心裡還不斷的想到台南北門這個小鄉鎮的情景,放眼望去鄉裡多是破舊的小三合院,偶爾嗅得空氣裡海風的氣味,沒有什麼現代化的建築物,更別說是便利商店或是賣場。



  五。六0年代因為自來水的不普遍,大量抽取地下水,又因為是靠海的小鄉村,地下水必須要挖得更深,但不知水源含有大量的砷,大量飲用引起手腳末端神經細胞壞死,也就是引起烏腳病的主要原因。

(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生)

  大約二十分鐘,我看完王醫生口述當初接觸烏腳病的始末,配合上老照片的穿插,在那個醫藥不發達的年代,王醫生用自已的愛心拯救了許多深受烏腳病病痛的患者,讓人深深感動,也讓我眼眶忍不住紅了好多次。


(兒童不宜)

  診療室內還保留當初的景象,當年的手術室很簡陋,有時候一個下午要進行七至八個大大小小的手術直到晚上,櫃子的就診紀錄,還有醫藥櫃裡各式醫藥器材,令人有點害怕的是桌上泡著福馬林的截肢,有大人的也有孩童的,每一段截肢代表一個病痛的故事。

昔日的病房,經整修後煥然一新



北門教會




手工藝教室,還可見得幾張病床



  王醫生現在高齡93歲,與兒孫居住於台北,去年已將所有建物捐出,成立烏腳病紀念館,見證這段永遠令人難以忘記的歷史。



烏腳病小檔案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 )是一種盛行於台灣西南沿海,特別是北門、學甲、布袋、義竹等鄉鎮地區的流行性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南縣山區、宜蘭、彰化等地,也都有烏腳病個案紀錄。台灣醫學會報告在1954年正式提出;據信烏腳病發生原因極可能是濱海鄉鎮民眾、飲用含有砷過量的深井水,造成的慢性砷中毒;患者甚至伴隨有肝、腎、膀胱等癌症併發。

患者的早期症狀有手、腳部位末端麻痺、發冷、刺痛及發紺(變紫色);病情加劇後,趾頭變黑、潰爛、發炎,導致血液無法循環、肌肉組織壞死,爆發敗血症,須截肢以保命。

但即使第一次截肢後,也不保證病情不繼續惡化,得繼續第二次、第三次等截肢,患者也因為無法忍受截肢痛苦,時傳自殺。

在台灣改善自來水供輸水準,人民不再飲用地下水後,烏腳病案已極少再有聽聞。


延伸閱讀
文建會地方文化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y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