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清明節的掃墓人潮,我們提前一週至國軍五指山忠靈塔祭拜父親,一路上車子很多,特別是從大湖山莊的入口處,每個路口都站有憲兵,原來每年的青年節(3/29)依例舉行春季祭祀大典,平時人煙稀少的五指山變得好熱鬧,看著刻有父親名字的竈位,聽著母親喚著父親的暱稱,想起父親昔日的身影,還是忍不住思念深切的心情。依照往例的,除了大姐因婆婆上星期病逝未到外,我和二姐請母親吃完豐盛滿足的午餐,把母親安全送回家後,便開始今日的萬華古蹟之行。


剝皮寮頗具特色的拱圈騎樓

萬華區的剝皮寮



超過百年歷史的老松國小,操場上有不少人在慢跑,形成一種令人感到寧靜的節奏。我非常羨慕這種歷史人文與教育融為一體的學校,就像剝皮寮西側緊緊連結著校園,讓小朋友從小就接受文化的洗禮,學會更能珍惜前人留下的事物。




老松國小位於現今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其前身為艋舺公學校,創建於1896年,可說是 臺灣最早的國民小學之一。長期以來,它對艋舺地區人才的培養固然具有深刻的教育與文化意義,然不可否認的,乃是日本殖民政府文化馴訓政策下的產物。值得注意的是,老松國小之所以位於今日之位置,係1907年的遷建所致,惟此次遷建的校舍主要以木造為主,並非採用鋼筋混泥土之構造方式。至於現今豐姿猶存、採鋼筋混泥土構造的三層樓北棟校舍,乃1920年代重建之產物,是時,日本統治台灣已有一段時日,隨著現代化技術之傳入,鋼筋混泥土用於建造之技術也日漸圓熟,於是有此棟屋舍之建成。 

  從建築空間之特色觀之,當年作為教室使用的北棟校舍,其室內空間相對而言較為高大,具有著良好的採光及通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適用 臺灣亞熱帶的炎熱氣候,採用了迴廊式的設計,並在二、三層的迴廊立面中使用了古建築經常使用的圓拱樣式,甚具典雅之氣息,乃是當時國小校舍的典型風格。(摘自萬華區公所)



位在重慶北路和保安街交叉口,有棟葉金塗先生的古宅,經過整修後,現在為「北福大稻埕」。這是有關這一棟建築物的報導:

中國時報2002.02.26的相關報導

北市重慶北路與保安街口,望著一棟新高層建築與傳統街屋融合在一起,驀首這棟走過一世紀的葉氏古宅,雕樑畫棟華麗的樓宇,似乎在訴說著一部大稻埕滄桑史......迪化街霞海城隍廟陳文文引述耆老的回憶形容,民國十八年葉氏古宅落成時,其繁複華麗的花玻璃裝修、天井處極大的假山假水花園,假山上還可讓人散步觀賞,落成時開放供附近鄰里居民進入參觀......由當初生產鳳梨罐頭致富葉金塗所興建的這棟裝飾藝術派豪宅,正是三○年代牌樓厝最華麗代表作之一,也代表當時大稻埕是商業重心,但因被後來租屋者,在立面上以不搭配的廣告招牌遮掩,在要拆屋之前,還沒有人了解它是那麼的華麗,直到廣告招牌拆除下來後,讓人驚艷,才會有都市發展局突然的要求「推土機留屋」的舉動......這幢華麗華宅能夠倖存,也是歷經其風光的一面,由於屋主葉金塗早逝,子孫均遠居美國洛杉磯,房屋起先是租給新中華大酒樓,華麗門面是當時大稻埕最著名酒家、餐廳之一,民國卅五年,台灣省參議員包括議長黃朝琴及新當選的參議員林茂生等是在這裡舉行聯歡會。與當時的一些酒家江山樓、蓬萊閣等互別苗頭......大酒樓之後,自立晚報也曾在此經營過,隨後有徐外科醫院及一家茶葉外貿公司,於民國六十八年進駐,後又有周鈴玉攝影禮服店等,鄰居指出,直到民國七十八年以後荒廢,老屋一度成為流浪漢佇足場所,由風光走入歷史。

延伸閱讀
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俗稱九曲堂泰芳鳳梨會社)




位於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237號的仁安醫院,為當地人所開設之醫院,任職醫生祖孫三代皆為醫生,在大稻程地區行醫濟世,醫名遠播,使得仁安醫院成為當時大稻程最重要的醫院之一。(大同區)



仁安醫院內部正在整修,走進醫院內,還可見到當時的手術燈,據整修的師父表示整修後要成為展覽館。







據大熊先生說,延平北路在40、50年代是台北最繁華的商業街,俗稱三丁目,與衡陽街的繁華可相互抗衡,而大熊先生三十年前在延平北路送報紙半工半讀,對記憶裡這家大千百貨和第一戲院印象非常深刻。雖大千百貨繁華落盡,卻讓人不禁想起大千百貨為台北市首創電扶梯的第一家百貨,這棟歇業超過廿年的大千百貨已登錄為歷史建築,未來改建將保留立面和騎樓,留給後人懷想當年百貨業興起的風華。



走累了,還可順道在華西街內來一盤香甜可口的薑汁蕃茄,為今天萬華古蹟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


延伸閱讀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大稻埕基督長老教會禮拜堂

李春生紀念教堂

陳天來故居




 



Generated by Flickr Album Mak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hsiu 的頭像
    andyhsiu

    生活。記事

    andy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