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慕沙有寬闊的生命厚度,慷慨對眾生。朱西甯組文藝沙龍,或請作家胡蘭成來講學,女兒與馬叔禮、謝材俊、丁亞民等人成立「三三集刊」,朱家訪客總川流不息。站在廚房的劉慕沙,卻有擔當極了,拿稿費餵飽所有人;有時很「阿莎力」脫口而出:「沒關係,還有狗飯。」 朱天衣在三姊妹中最像媽媽。兩個人比大而化之、比迷糊、比無厘頭,都很勢均力敵。 比起鼓勵或鞭策媽媽寫作的兩名姊姊,朱天衣說,她是陪媽媽吃喝玩樂的。對貓狗深情,她也不遑多讓,為了收容貓狗,她遷居深山,闢一方動物樂園。。。。。。(摘自聯合報)
(銅鑼小鎮的重光診所)
重光診所就位於銅鑼中正路的鐵道旁,偶爾還傳來火車奔馳的聲響,大門開著,卻找不著任何有關歷史建築的導覽牌。重光診所列為苗栗縣十大歷史建築之一,不單就建築充滿日式風格,也訴說著劉肇芳醫生一生故事。更令人興奮的是,這是翻譯日本文學無數劉慕沙的老家,而提起劉慕沙就不得不提起朱西甯和他三個女兒-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重光診所招牌年代久遠已斑駁不清)
屋裡種滿各式植物,像是大門為防路沖而種植三棵榕樹,屋舍左後側有一水井,正值盛開季節的茶花和木瓜樹及櫻花,桂花更是處處可見。
診所於民國三十八年興建,混合中、西、日式建築風格,興建時期為台灣民生凋閉期,同期大型民宅數量有限,現今保存完整者更屬稀少。診所位於銅鑼市區,是當地居民生活的醫療記憶場所,見證銅鑼地區發展及居民醫病關係,格局至今完整保留,值得登錄保存。
屋內處處可見守門狗虎視眈眈看著外來客,讓我不禁想起朱家一家愛狗成性,有一篇報導是這麼寫的:訪談中,母女倆談貓狗、談童年,還有家人,未到場的成員,都未在訪談中缺席。這是個凝聚力極強的家庭,還不斷吸納流離無依的貓族狗族。劉慕沙不好意思地說:「奇怪,我對貓狗比對孩子更有耐性;對著牠們,什麼肉麻的話都說得出口。」
udn台灣人物 - 名人對談 - 劉慕沙.朱天衣 - 「天」女散花 小說工廠氣勢旺
認識銅鑼重光診所
銅鑼鄉小鎮醫師劉肇芳,在地方行醫數十年,2004 年去逝,子女們把父親留下來的重光診所,申請登錄為歷史建築,自行集資局部修復,保留這棟充滿記憶鄉,而且融和中、西、日式風格的住家兼診所。
劉肇芳 1908 年(民國前 4 年)於西湖鄉出生,新竹中學畢業後考進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會選讀醫科有三個原因,最早是小學 4 年級到台北參觀人體展,西方新科學讓他嚮往。
第二個原因是國小 5年級生病,中醫診為感冒,久治不癒,拖到不行才看西醫,診斷為內膜炎、胸腔積水,緊急穿胸抽膿才救回一命。
唸新竹中學吃毛蟹吃進寄生蟲,生病咳痰帶血絲,久治無法斷根,在醫校與家鄉學長邱雲福合作,自己做活體實驗才治好。
劉肇芳是銅鑼鄉第一位台大醫學院學生,也是少數台籍醫學院學生,學費都是鄉親父老資助,雖然畢業後想留台北繼續研究,但為了回報鄉里,返鄉開服務,前幾年擔任公醫(類似現在衛生所主任,也兼法醫工作)。
1933 年(民國 22 年),劉肇芳接下銅鑼老醫師徐阿煌(公館人)的東海醫院,展開逾一甲子的行醫生涯,醫院後來搬到老街媽祖廟旁,改名富士醫院,兩地均是租賃的住家兼診所。
1935 年(民國 24 年)中部大地震,銅鑼、新雞籠(今興隆、新隆村)死傷慘重,劉肇芳先在媽祖廟廣場急救傷患,處理一段落,再騎腳踏車到新雞籠救人,忙到晚上九時多,看到別人煮稀飯,才想到整天都沒吃。
有一次接獲三義勝興村一個難產病例,深夜搭火車去急救,上車前交待車長快到勝興時,要提醒他跳車。(註:勝興村早年無聯外道路,因火車爬坡速度慢,可以跳車下火車)
1944 年二次大戰末期,劉肇芳被徵召到南洋 2 年半,富士醫院因此停業,劉在菲律賓叢林逃難時,曾看過一棟西班牙式房屋,印象深刻,萌生以後自己蓋屋的想法。
1946 年劉肇芳返台,老街因為地震已經沒落,主要街道及人口西移到今日的中正路,劉決定買土地蓋一棟屬於自的房子跟醫院,1949 年(民國 38 年)買下銅鑼火車站附近的土地,建造醫院兼住家。
早年醫院、診所區分不楚,劉肇芳自建住家兼醫院,最早取名重光醫院,後改名診所。富士是日治時期銅鑼舊名,光復後大家不再延用日治時期名稱,所以改名重光。
重光醫院(後改為診所)建築由劉肇芳提供想法,泥作、木作均請好友施工,雖有建築藍圖,但圖章不清,無法查出原設計者身份。
劉肇芳雖有積蓄,但蓋當時銅鑼最高的雙重木造房舍,還是有些吃力,還典當家裡金飾、賣電扇、販賣山產,還有一部被日本政府徵收汽車的補償費,東拼西補,才湊足了建屋費用。
劉肇芳銅鑼重光診行醫到 1999 年左右,因年事漸高,不再看診,隨著身體逐漸老化,2004 年 2 月於自家臥房去逝,享年 97歲。
重光診所使超過半世紀,雖曾修葺,但仍面臨漏水、蟲蛀等問題,為了懷念父親,家人申請重光診所登錄為歷史建築,同時自籌費用完成第一階段的整修工程,保存一個懷念父親的地方,也留給銅鑼鄉親緬懷劉醫師的歷史建築。 (資料來源:劉榮春等編著,苗栗縣文化資產資料手冊,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民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