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榕屹立在百年校園中)
中午時分,時值夏末,天氣涼爽,我獨自漫步於百年校園中,鵝黃的校舍,讓人不得不駐足停留,看那光與影的奇妙變化;操場跑道的老先生一個人在運動,不停地繞著圈,有時候停下腳步休息,有時候看著藍天沈思,而秋千上有個金黃色頭髮的外國小女孩,母親坐在一旁,慵懶的曬著午後輕拂的陽光,我走到列入彰化歷史建築的北棟校舍,校舍雖已拆去大半,僅留下一部份建築,樓梯口有一對情侶正竊竊私語著。。。 明治30年(1897)「國語傳習所」自鹿港遷移至彰化,當時借用彰化孔廟做為上課的場所,明治31年(1898)10月1日廢止「國語傳習所」,成立「彰化公學校」,是台灣當時所成立的公學校之一。 彰化公學校成立後,仍於孔廟廂房上課,大正2年(1913)因校舍不敷使用,由地方士紳倡建新校舍,大正4年(1915)新建校舍完成後,彰化公學校始遷離孔廟。大正8年(1919)彰化成立第二所公學校,遂將彰化公學校改稱「彰化第一公學校」。大正10年(1921)第一公學校將校舍讓予「台中州立彰化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今彰化女中),遷校至八卦山麓(今中山國小校舍)現址。 昭和12年(1937)為因應學生不斷增加,遂將舊木造教室拆除,興建今日的北棟教室,昭和13年(1938)8月10日完成新校舍建築。昭和16年(1941)彰化第一公學校改為「彰化市楠國民學校」,以紀念日本「楠木正成」將軍。光復後,改名為中山國民學校,民國57年再改名為中山國民小學。 北棟教室是一棟二層樓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結構,八吋牆壁的設計,使建築物顯得非常的厚實。教室立面為簡樸的幾何線的風格,北棟教室一樓玄關入口設有雨庇,強化建築物玄關入口的位置。 北棟教室外觀為連續拱圈的造型,玄關入口設有樓梯通往二樓,此棟校舍採用左右對稱的形式,中央的入門設置門廳,左右兩端另設有入口。屋頂是木桁架構,上方舖設日本黑瓦。 光復初期玻璃昂貴,為避免遭竊,北棟教室窗戶玻璃上方,刻有「中山」二字,相當特殊。教室兩旁均是開口較大的窗戶,兼具通風與採光,以增加室內的光線。窗戶下方設有通氣口,外部裝有鐵柵門,防止動物進入。(摘自彰化縣歷史建築網站)
(充滿回憶的中山國小)
樓梯轉角處,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大窗,讓整個空間看起來更為明亮,牆上巨幅的照片,小朋友隨著老師彈奏風琴快樂的跳動著,而後面的家長與老師笑意盈盈的看著這群活潑的孩子;幾十年過去,照片裡的孩子都已長大,他們是否也曾回學校,看著老照片回憶昔日呢?
(極為美麗的鵝黃校舍)
百年校舍或許是經過細心的照料,看不出歲月留下的痕跡。
(校舍光與影的奇妙變化)
中山國小北棟校舍歷史沿革-
Generated by Flickr Album Maker